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09-19 来源: 隰县人民政府
【字体:

——2020428日在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

隰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晓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74亿元,同比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565万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四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4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3亿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323元、7418元,分别增长7%15.2%城镇登记失业率3.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全县空气质量和国考断面水质均取得明显改善,其他约束性指标较好完成年度目标。

(一)巩固脱贫成效,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四个不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30.5亿元,持续打好政策、资金、项目、帮扶“组合拳”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坚持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两基”并重,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三保险三救助”和“136”兜底补偿政策,县内贫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两房”同建,累计完成易地移民搬迁958户3131人、改造危房7161户,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坚持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线”衔接,低保标准提高到4600元,实现“双线合一”。坚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两业”并举,完善“1+N”产业扶贫带贫模式,推行“五有”机制,实现有产业的贫困户技能培训全覆盖、产业扶持全覆盖、合作组织带动全覆盖。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精准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培训,基本实现应培尽培坚持生计生态“两生”共赢,全力推进生态扶贫,带动162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79个贫困村实现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累计收益3148.19万余元分配到户5393户。完成79个村、7114户、20112人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从25.6%降至0.15%

(二)加快转型升级,产业效益全面提升。一产上,重点抓好以玉露香为主的梨果产业,推广标准化管理,组建供应链联盟,拓展销售渠道,玉露香梨产量5000万斤,商品果率93%,荣获2019年度中国“果业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最有价值的20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等殊荣,荣登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评估品牌价值87.43亿元,“玉露香梨”升级为省级战略品牌。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0.7万亩、产量5.2万吨,大棚瓜菜、食用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都有新发展,形成以梨为基、多元发展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二产上,培育以新能源为支撑、梨果全产业链为主导的民营企业,盾安98MW风电一期项目49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云畅15MW分散式风电项目取得指标,昌盛日电30MW农光互补集中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好乐佳建成年转化3.5万吨果蔬冻干食品生产线,野里垣、善品公社、广鑫农业等“农”字号企业以及授渔、玉露香网络科技等电商企业发展迅速三产上,围绕全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战略部署,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午城黄土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团评审农村电商工作得到省委楼书记充分肯定;根雕、山核桃、面塑、剪纸等传统特色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生态康养、商贸物流融合发展。

(三)推进“园区”建设,经济增长动力增强。设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组建示范区管委会,编制完成《隰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按照“一区六园”模式布局,规划总面积153.48平方公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化运行,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招商引资,与山西大地农业开发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与好想你签订合作协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平整土地230亩,“三通一平”、标准厂房、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总引擎。

(四)加强基础建设,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改扩建古桥西路、北门小区、党校路等6条城区道路,新增太和路、滨河东路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新建供水、供气、供热、污水管网45.5公里,市政基础进一步完善。隰吉高速征地拆迁进展顺利,改扩建11条农村公路,道路通达能力不断提升。新建3座垃圾转运站,启动东外环道路、县城弱电入地、污水处理厂二期、昱顺达热力公司二期扩容等项目,加快中部引黄工程隰县小水网、南峪水库等农田水利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441座农村改厕,逐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五)强化生态治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对90个散乱污任务、5家散乱污企业、150台燃煤锅炉“回头看”,置换劣质散煤1400余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1天,综合指数全市名列前茅。落实“河长制”,开展确权定界,实施清河行动,治理河道采砂,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湿地生态修复一、二期工程,启动下李污水处理厂项目,水环境切实改善。推进增绿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和生态环境部督查反馈31个问题全部整改,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六)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入1.8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县职教中心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验收,职业教育生源稳步向好;全县二本以上达线141人,其中大文大理82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投资1.95亿元、建筑面积3.9万平米、占地64亩的新医院主体完工疾控中心业务用房进展顺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五项保险参保总人数累计达19万人次,实现社保全覆盖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3148人,转移劳动力3305人。道路交通领域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1.4%,工矿商贸领域未发生较大事故。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百日攻坚战”活动,化解信访积案40件。严厉打击黄赌毒、黑恶势力,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3%,破案率同比提升21%全县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七)提升政府效能,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提案28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2项承接3项行政许可事项大力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承诺制”改革、“一次办结”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完成“互联网+监”数据采集录入,实现并网运行。推进政务公开,落实13710”制度,政务环境更趋优化。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史志、老龄、妇女儿童、民兵预备役建设等事业都有新进步,审计、统计、人防、气象、残联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这些成绩得益于县委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隰县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发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基础薄弱,推进高质量发展举措不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重责任依然很大。二是经济总量不大,龙头产业带动不强,实体经济活力不强,投资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做大总量和提高质量的双重压力依然很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民生改善和增强财政实力的双重任务依然很大。四是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更加严格,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等问题凸显,要素制约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矛盾依然很大。五是政务服务不主动,工作不精细,缺乏全局观和创造性,发展环境和精神状态的双重问题依然很大。对此,我们要正视发展困难、工作差距,不掩盖、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两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及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以脱贫攻坚和建成小康隰县为统揽,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两大牵引”,狠抓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保三项重点,推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域经济持续向好、乡村全面振兴三大突破,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隰县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6%、4.5%以内。努力完成各项市定约束性指标。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要求和市委“1343”发展战略。要坚持“转型为纲”,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发展向创新驱动、内涵发展转变。要坚持“项目为王”,统筹布局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全过程做好要素配套、服务保障等工作。要坚持“改革为要”,深化经济领域各项改革,形成有利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创新为上”,构建创新生态,以思想解放推动创新发展,弯道超车,换道领跑。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发展新路子。要力争高水平崛起,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和整体形象。要坚持高标准保护,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综合防治,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协同推动。要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交总账工作,强化问题整改,决战完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我们要在现有战果基础上,瞄准突出问题,紧盯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克最后堡垒,全面决战完胜,向党交好总账、向人民兑现承诺。

攻坚“三大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统筹开发式与保障式扶贫,如期完成剩余47户119人贫困人口减贫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减”,对照“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要求,全面排查各类问题,逐项对账销号,确保 6月底前整改到位。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严格按照省、市要求逐户摸底清查,确保高效高质通过验收。

落实“五个保障”保障义务教育落实各阶段教育扶贫政策,研究制定控辍保学“一生一案”政策,建立工作台账,实施精准控辍、销号管理。保障基本医疗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和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双签约”提质增效,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规范村级卫生室管理服务,提升基本医疗水平。保障住房安全巩固入住率6月底前完成拆旧复垦任务。精准核清贫困户危房存量底数,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验收评定程序,实现鉴定工作全覆盖。加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足额发放。保障饮水安全围绕安全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加强运行管护,做好水质检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综合兜底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两项补贴”标准

狠抓“十项工作”继续发展以玉露香为主的梨果产业完善“1+N”产业扶贫支撑体系加强项目监管,巩固特色产业利益联结。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培训,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孵化电商人才发挥农村电商帮销作用。加强光伏电站运维管理,做好光伏收益分配。完成退耕还林1万亩,扩大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战果。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产业帮扶,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渠道。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做好信贷投放加强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金使用管理及时处置逾期贷款。开展“五进搭建与贫困户农产品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消费扶贫。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工程,改善村容村貌。严格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科学合理统筹整合资金项目。

(二)加快示范区创建,狠抓项目建设,培育经济增长动能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牵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需求、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宜居水平的强大引擎和重要载体

推进项目建设。紧盯国家投资方向,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实施好60个重点项目。坚持挂图作战,按月调度,确保项目按序时推进。抓好项目前期,全面落实承诺制,开辟“绿色通道”,完善各类手续和要件。加快项目进度,严格把握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等环节。增强服务效能,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化解项目建设融资难题。

推进招商引资。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生态环境治理、基础条件改善、棚户区改造等领域,采取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形式精准招商,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融合共建,争取1个亿元、两个5000万以上项目落地开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落实“三对”“六最”要求,改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坚持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市37条措施,创优市场环境,激活市场活力。

推进示范区建设。深化“三制三化”改革,厘清权责清单,完成职能划转,实行绩效考评。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一区六园”专项规划和规划环评,尽快核定四至范围。力争年底储备熟地1500亩,建成标准厂房6000平方米,实现“七通一平”。抓好要素保障,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支持示范区与发达地区、优势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运营,投资、产出、税收“三个强度”指标完成市定任务,把开发区打造为项目投资“热土”、产业集聚“高地”。

(三)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产业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以叫响本土“玉露香梨”省级品牌为抓手,持续发展梨果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农业形态。

加快主导产业园区化发展。坚持梨果产业优先发展,构建生产、产业、营销三大体系,打造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标杆产业园。生产体系上,实施老旧果园改造,提升田间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发展有机旱作,推广标准种植,开展配方施肥,打造万亩高标准精品梨园。加强中国农大、省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机构和国家梨产业体系专家合作,建立研发实验基地,加强本地果农培训,引导建设防灾体系,提升果园管理水平产业体系上,整合企业资源,发挥联盟作用,统一规范市场,推动产销分离,减少分散经营,倒逼标准生产,实现优质优价,推动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储藏库布局规划和建设计划,鼓励企业、果农建设恒温库,支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果品储藏增值效益。营销体系上,参加各类农展会、农博会,对接新农堂、聚划算、云集共享、环球捕手、社区社群等平台,联系北京新发地、长沙红星等市场,建立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玉露香梨直营店,线上线下结合,构建营销网络,拓展销售市场,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价值。举办隰县玉露香梨授权经销商招募大会,规范品牌使用,推广“一梨一码”“一箱一标”,建立举报投诉机制,严格执行“黑名单”制度,打击假冒伪劣。

加快传统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立足我县梨果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为方向,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福富民、国新润泽、北纬36度、地中宝等企业,鼓励家庭农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建设以果品分级分拣分装为主的初加工体系。支持全县所有以梨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完善梨果配套产业,支持发展网套、网膜、纸箱等包装加工企业,实施生物菌肥、果枝处理等项目,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

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坚持转型为纲,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园区化、绿色化发展。新能源产业上,抓好15MW分散式风电、瑞弗莱克天然气开发试采等项目,推进天然气、煤层气、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电商产业上,以建设电商科技园为抓手,提升电商公共中心服务能力,做好咨询服务、网货开发、营销推广、信息交流、产销对接等工作,发挥电商街区集聚效应;依托电商培训基地,孵化电商人才,打造本土农产品分销生力军;规范乡村服务站建设运营,完善乡村物流网点,畅通“最后一公里”。文化旅游业上,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统领,抢抓“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综合开发”机遇,依托梨果、自然生态、午城黄土地质公园、小西天等,自创一批旅游品牌。理顺景区管理和经营机制,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推进景区专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加强“文明守望工程”,持续推进文物“两权分离”改革。推动家政、餐饮、健康养老、文化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向标准化、便利化、精细化发展,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

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乡村振兴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利用全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契机,提升县城综合功能,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大县城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把握临汾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定位,优化布局功能,留足发展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塑造城市品格,提升发展能级。抓好市政建设。实施南城底和堆金坪棚户区改造、东外环路网、杏花街项目。加快建设看守所、档案馆、供电公司生产综合用房,改造供水、供气、供热管网,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强城市管理。坚持“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同向发力,深入开展靓城提质“三大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强化县城公共服务。做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农贸市场、交通综合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向县城集中,打造文明整洁、宜居宜业人居环境。

着力提升农村硬件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电、路、网保障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水利工程,实施抗旱应急水源项目,新打机井13眼,新增果园灌溉面积7265亩,争取中部引黄隰县小水网配套项目,完成12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公路建设,改造4条36.44公里农村公路,完成3座危桥改造,推进隰吉高速建设,做好通用机场前期准备。实施电网改造,新建南唐户开关站投运项目,完成9个村、12个台区和后堰村沿线改造,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提升网络服务,深化与三大运营商合作,推进4G信号全覆盖,加快5G基础网络建设。改善卫生环境,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完成2000座农村户厕改造,创建一批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

全面加强“三农”工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健全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机制落实地力补贴、强农惠农等政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鼓励发展大棚蔬菜、畜禽养殖、马铃薯、有机小杂粮等特色农牧业,稳定“米袋子”和“菜篮子”。发展数字农业,完成农业云大数据平台二期项目。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继承等股权实现形式,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坚持生态发展保护治理并重,构建美丽宜居家园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高标准保护、系统性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城市清洁取暖,实施昱顺达热力有限公司热源二厂项目,力争10月底投入使用。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取缔一起。加大扬尘源头防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持续开展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治理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把新建项目能耗审批关,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加强水环境治理。严格执行《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落实河长制加强巡河员管理,严厉打击河道私挖滥采、乱排乱倒行为。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和下李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县城入河排污口监管,实施紫川河水质提升工程,开展12条河道“清四乱”行动,确保各监测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固化物清理回收、畜禽粪污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确保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工程,完成209国道补栽补植、园区绿化、通道绿化工程,推进舍饲圈养、封山禁牧,打造绿色乡村、绿色走廊,创建森林城市。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划定落实“三区三线”“三线一单”和主体功能区,实施“多规合一”,加强环保执法,推动绿色发展。

发展普惠民生事业,维护安全稳定,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均衡成果,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龙泉中心示范幼儿园、青年街幼儿园建设项目,实现城乡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落实高中阶段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加强与临汾一中交流合作,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高中办学水平。

提升医疗文化服务。深化综合医改,年内新医院、疾控业务用房要投入使用。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完善家庭医生、老年人巡访等制度,推动机构养老服务向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延伸。加强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生服务、卫生监督工作,提升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健康隰县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新建足球场。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全民参保登记成果,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落实离退休人员政策待遇。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好关键时点、弱势群体、困难人群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升人民防空建设水平。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健全责任体系,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森林防火、学校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重视政务舆情,做好预警监测,及时应对化解。严格实行领导接访和包案责任制,加强和改进信访调解维稳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防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坚决守住“外来人”,精准摸排底数,抓好源头管控,抓住中间环节,抓实属地责任,实施闭环管理。坚决守好“护城河”,严防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一般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接触者“四类”人员入京。坚决守住“自家门”,做到面上有序放开、点上更加精准。全面推行“健康码”和“临汾市健康管理平台(HIM)”应用。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继续实施以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为目标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继续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将“分娩镇痛”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继续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关爱行动工程;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加大幼托服务机构建设力度;设立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应急专项救助帮扶资金;继续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继续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我们就是要及时回应民生需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起点、新目标,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在谋事中求发展、干事中树形象、成事中赢民心。

(一)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理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加强政协民主协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将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向纵深推进。坚持和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更好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二)坚持务实为政、高效执政。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群众工作、驾驭风险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奔着问题去,带着成果回。发扬“钉钉子”精神,遇到问题不回避、碰到难题不推诿,看准的事说干就干、定下的事干就干成。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做到“份内事情认真干、交叉事情主动干、份外事情愉快干”。

(三)坚持为民执政、勤勉施政。始终把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作为工作方向,把全部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所有精力用到抓落实上,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坚守节约裕民的正道,将有限财力更多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让人民幸福的底色更加浓厚,让共享发展的主题更加鲜明。

(四)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紧盯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点,管住关键环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想干事的给机会、会干事的给平台,营造清正清廉、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工作干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为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隰县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四为四高两同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强调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一三四三:市委提出2020年经济工作思路,即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引领,统筹沿黄、沿汾、太岳“三大板块”均衡发展,狠抓开发区、能源革命、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四大牵引”,力争环保倒逼转型、装备制造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即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

4.四个不摘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5.四个不减派驻力量不减、帮扶投入不减、驻村时间不减、管理力度不减。

6.“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聚焦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三精准”,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三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三保障”。

7.五进十销“五进”就是由商务局牵头搭建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农特产品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和军营;“十销”分别为包村单位帮销,“五进”对接承销,龙头企业带销,宣传推介展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基地认领订销,旅游带动促销,协会商会助销,劳务就业推销,通过线上线下等多元渠道助农增收。

8.三对坚持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发达地区做法,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

9.六最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10.深化“三制”改革为深化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11.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酿品产业集群、饮品产业集群、乳品产业集群、主食糕点产业集群、肉制品产业集群、果品产业集群、功能食品产业集群、保健品产业集群、化妆品产业集群、药品产业集群。

12.文明守望工程旨在进一步动员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推进我省文物保护事业繁荣发展。

13.文物“两权分离”改革:文物保护单位在坚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

14.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即施工区域100%围挡、裸土及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场地100%洒水清扫、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道路100%硬化、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15.河道“清四乱”行动指依靠河长制,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16.三区三线即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17.三线一单指的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

18.图书馆总分馆:由县总馆主导协调乡村分馆共建共享,实行文献、文化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政策、统一服务标准。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5005301号  网站标识码:141031000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751号